文化建设


首页 » 文明校园 » 文化建设

中国文化的特质及其未来——初民学院举办约题学术讲座

信息来源:时间:2018-12-11

为了使同学们了解国学的内涵,感受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民学院于1123日下午1600-1800,在文科楼105举办了学院约题学术讲座活动,参与活动的2017级和2018级以及青年国学社的同学们人数达100余人,本次讲座活动邀请的嘉宾老师为奠中书院的冯茂民老师,授课主题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及其未来》。

冯老师用他那朴实的话语、大量而生动形象的名家名句以及文学经典,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接受了一场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品德精神的洗礼。他言辞恳切,入情入理,朴实的语言中闪烁着对人生的感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独特而又富有哲理。

一、反躬修身的思考

讲座开场,冯老师抛出问题“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外在美好了,内在也美好了吗?”引用《礼记》中的文段,引发同学们对于人生,对于“反躬”和“修身”的思考。同学们积极回答冯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活动气氛高涨。

二、文化特质和命运共同体

冯茂民老师致力于国学研究工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进行了剖析和总结,并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冯老师主要从文化特质、修身要义、文学与文化以及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展开,重点围绕文化特质和命运共同体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

三、人格独立与完善

在讲述文化特质方面,冯老师从佛、道、儒三个方面谈玄论道,讲仁说义。姚奠中先生说:“中国之所重,惟在修己治人、内圣外王之道,儒家然,道家然,其他各家亦无不然。”强调中国文化是一种自信的文化,是一种人格养成文化,以做人为第一要义,引用钱穆的话:“中国文化最著精神处,便在教做人”,突出人格独立与完善的重要性,天人一体,性道合一。

四、大学生贡献文化力量

讲座的最后,冯老师引用姚奠中先生的观点:“现在是需要以中国文化来拯救世界”,注意到了中国文化对于人类未来的意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用姚奠中先生的“国学五教条”为人处世,培养优秀人格。

结语

本次活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学们收获良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又有了新的体会,对培养大学生优秀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益匪浅。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中写到文化即是一种生命,生命应在我们各人自己身边,生命决不外在,而且切急切也丢不掉。《论语》中有: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文化乃是指一个大群集体的人生,惟有共同人生乃可称之为文化。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依旧没有被中国人所丢弃,而只是沉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心灵中。中国文化不是需要被找回,而是需要被唤醒。心的凝聚与团结,就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也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最后,愿每位同学都能从本次活动中收获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温情与敬意。只要所有中国人能够达成对中国文化价值的共识、能够承担起复兴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那么中国文化的复兴终会实现。无可置疑,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弘扬中国文化的主力军,我们需要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初民学院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三日